KTV招聘网 · 西宁
当前位置:西宁KTV招聘网 > 西宁热点资讯 > 西宁学习/知识 >   纷纷渺渺意即动荡不已朱墉《直解》曰“纷纷紊乱之貌渺渺

纷纷渺渺意即动荡不已朱墉《直解》曰“纷纷紊乱之貌渺渺

发布时间: 2022-06-29 05:13:49 人气:

(26)纷纷渺渺:意即动荡不已。朱墉《直解》曰:“纷纷,紊乱之貌。渺渺,无穷之貌。”(27)好色无极:意即荒淫无度。(28)草菅胜谷:野草比谷物长得旺。菅,一种多年生的草。(29)“大明发而万物皆照”三句:意谓日月散发光辉,便能普照万物,正义的事业开展起来,便能让万物获利,大军行动起来,便能让万物顺服。大明,指日月。施子美曰:“大明也,大义也,大兵也,皆圣人之德也。自其明示天下之际而言,则谓之大明

(26)纷纷渺渺:意即动荡不已。朱墉《直解》曰:“纷纷,紊乱之貌。渺渺,无穷之貌。”

(27)好色无极:意即荒淫无度。

(28)草菅胜谷:野草比谷物长得旺。菅,一种多年生的草。

(29)“大明发而万物皆照”三句:意谓日月散发光辉,便能普照万物,正义的事业开展起来,便能让万物获利,大军行动起来,便能让万物顺服。大明,指日月。施子美曰:“大明也,大义也,大兵也,皆圣人之德也。自其明示天下之际而言,则谓之大明。自其正天下之不正者言之,则谓之大义。自其为天下除残贼而言之,则谓之大兵。大明发而万物皆照者,盖大明则无所不照,故虽蔀屋之下,暗室之中,容光必照,此大明发而万物所以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者,盖仁义固所以利之也。况大义既发,则无所不利,故室家得以相庆,百姓得以按堵,此大义发而万物所以皆利也。及推是而为大兵,则万物皆服。盖仁人之兵,无敌于天下。今大兵既发,则所向者莫不风闻而靡,宜其万物皆服也。”王联斌在《〈六韬〉的军事伦理思想》一文中说:“发圣明在于光照天下,申大义在于利及天下,举雄师在于服顺天下。所谓举义兵、兴义战,实在于‘利’与‘服’而已。‘利’与‘服’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天下只是‘利’之而不能‘服’之,是惟‘王道’而轻‘霸道’的悲剧;反之只是‘服’之而不能‘利’之,是惟‘霸道’而背‘王道’的无义之战。《六韬》的这种‘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义战观,是对春秋战国以来义战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荀子的‘王霸合一’说颇有直接传承意义。”

(30)“大哉”四句:意谓圣人的德行真伟大啊!只有他独自一人能够了解把握,他真高兴啊!朱墉引王汉若曰:“‘大哉圣人之德’,承上三句赞叹之。大明普遍万物皆照,大义诞敷万物皆利,大兵一举万物皆服。此正见圣人之德大也。”朱墉引《合参》曰:“独见独闻有不为众议所摇夺之意,惟不为众议摇夺,所以伐暴救民,真有人所不及知而己所独闻独见者也。”孔德骐说:“《发启》一开头就假借文王在国都召见太公吕望,指出‘商王虐极,罪杀不辜’,要求吕尚帮助他筹划如何推翻商王朝统治,把人民从水火之中拯救出来的问题。那么,用什么方针来实现这一政治目的呢?‘全胜不斗,大兵无创’的思想,就是它对这一问题的答案。这和孙子所说的‘全国为上’、‘全争于天下’、‘利可全’的思想是一致的。取得全胜的过程,就是运用政治战略的过程。主要有两点:一是要进行战略侦察。侦察内容包括天道、人事、政情、社情等,然后加以分析判断,就可以掌握战略时机是否成熟。二是要做好争取敌国人民的工作。说明利害关系,‘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这样就可以把敌国人民争取过来。同时,对自己的战略计划还必须保密,强调‘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如果过早地暴露自己,就不能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所说‘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是对保守军事机密,隐蔽自己企图和行动的生动描绘。以上这些方面都做到了,就能达到‘无甲兵而胜’、‘大兵发而万物皆服’的目的。”钮先钟说:“这一篇颇有哲学意味,其思想来源似出于道家,但也与孙子相通。例如:‘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与孙子所谓‘无智名,无勇功’的观念有所暗合。而其‘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之言,更可能是导源于孙子所谓‘鸷鸟之击,至于毁折者,节也’的观念。”黄朴民说:“本篇论述吊民伐罪、发动讨伐不义战争的基本前提和争取天下的基本策略,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对内‘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二是要正确认识战略形势,通过对天道、人道以及‘心’‘意’‘情’等各方面的观察,来把握战略时机是否成熟。三是强调‘全民不斗,大兵无创’,以实力为后盾,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就可以‘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四是要夺取天下,必须收揽民心,与民同利。五是要巧妙隐蔽自己的战略企图,‘大智不智,大谋不谋’;‘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六是指出商王朝灭亡的征兆已经出现,灭亡商朝的战略时机已经成熟。‘大明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这时只要振臂一呼,必定群起响应,遂可摧枯拉朽,成就大业。”

文王在酆宫召见太公道:“唉!商王暴虐至极,随意定罪,滥杀无辜,您也许可以帮我一起为百姓忧虑,该怎么做才能救民于水火呢?

太公答道:“君王要修养德行,礼贤下士,施惠民众,观察天象吉凶。天象没有预示祸殃,您就不能先行倡导征伐;人间的征兆没有预示灾祸,您就不能先行谋划战争。必须既见到上天降下祸殃,又见到下民遭灾,才可以谋划。必须既看到商王在公开场合的言行,又看到他在私下里的表现,才能知晓他的内心;必须既看到商王对外的治国安民表现,又看到他的朝廷内部百官是否清廉,才能知晓他的意图;必须看到商王疏远哪些人,亲近哪些人,才能知晓他的实情。遵行吊民伐罪之道,就能获得道的真谛;追求称王天下的理想,就能实现这种理想;制订合理的军国制度,这种制度就能成功;敢与强敌竞争,就能战胜强敌。完全彻底的胜利无需通过战斗就能获得,力量强大的军队应征服了敌人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其中的道理十分神秘,与鬼神相通。微妙啊!微妙啊!”

“对臣下的病痛感同身受,就能获得相互救援;与臣下情意相投,双方就能互相成就;与臣下憎恶相同,双方就能互相帮助;与臣下爱好一致,双方就能奔向同一个目标。能做到这些,即使没有铠甲与士兵也能战胜敌人,没有战车与机弩也能向敌人发起进攻,没有沟垒也能防守御敌。有大智慧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智慧,有大谋略的人不炫耀自己的谋略,有大勇气的人不炫耀自己的勇气,获得大利的人不炫耀自己的利益。让天下人获利的,天下人就会与他一起开创事业;让天下人受害的,天下人就会阻塞他的事业。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获取天下,就像追逐野兽,而天下人都有分尝肉味的心愿。如果与臣下同船渡河,渡过河大家一同获利,船沉了大家一起遭殃。遵循这样的道理去行事,臣下就会都来开拓君王的事业,而不会阻塞君王的事业。不掠取百姓利益的人,就能获取民心;不掠取国家利益的人,就能获得国家;不掠取天下利益的人,就能获得天下。不掠取民众利益的,民众就会让他获利;不掠取国家利益的,国家会让他获利;不掠取天下人利益的,天下人会让他获利。所以道理之高妙在于一般人看不到,事情之机密在于一般人听不到,获胜之机巧在于一般人不懂得。微妙啊!微妙啊!

“凶狠的禽鸟将要发动袭击,一定会低飞收翼;凶猛的猛兽将要搏击猎物,一定会帖耳伏地;圣人将要展开军事行动,一定会显出愚笨的表情。现在在那个殷商国度,民众议论纷纷,困惑不安,社会动荡不已,国王荒淫无度,这是亡国的征兆。我观察殷商的原野,野草比谷物长得旺;我观察殷商的民众,邪恶的人比正直的势力大;我观察殷商的官吏,都是暴虐凶残的恶徒,纷纷败坏法规扰乱刑律。殷商上下对国家的乱象浑然不察,这是到了他们该亡国的时候了。日月散发光辉,便能普照万物,正义的事业开展起来,便能让万物获利,大军行动起来,便能让万物顺服。圣人的德行真伟大啊!只有他独自一人能够了解把握,他真高兴啊!”

责任编辑:快推网
相关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