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招聘网 · 三亚
当前位置:三亚KTV招聘网 > 三亚热点资讯 > 三亚学习/知识 >  春秋战国时有老子、庄子的愤世之隐,他们因对当时的政治和官场的

春秋战国时有老子、庄子的愤世之隐,他们因对当时的政治和官场的

发布时间: 2022-12-22 20:10:44 人气:

春秋战国时有老子、庄子的愤世之隐,他们因对当时的政治和官场的黑暗有切肤之痛。老子期望世道清净安宁,庄子心悸于现实社会的残酷,愤慨于统治者的虚伪与卑劣,一生敝屣权势,鄙夷当政,多次拒绝统治者的约请。东晋时有陶渊明的仕途失意之隐。陶渊明“不堪吏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采菊种豆。宋代有林逋的怡情自然之隐。林逋栖身于西湖一隅,隐居不仕,20年足不及城市,终身未娶,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但是

春秋战国时有老子、庄子的愤世之隐,他们因对当时的政治和官场的黑暗有切肤之痛。老子期望世道清净安宁,庄子心悸于现实社会的残酷,愤慨于统治者的虚伪与卑劣,一生敝屣权势,鄙夷当政,多次拒绝统治者的约请。

东晋时有陶渊明的仕途失意之隐。陶渊明“不堪吏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采菊种豆。

宋代有林逋的怡情自然之隐。林逋栖身于西湖一隅,隐居不仕,20年足不及城市,终身未娶,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但是,在这些隐逸之士中,也有沽名钓誉之徒,他们为了猎取高官厚禄,以隐逸作为换取名声的手段,鱼目混珠,令人不齿。

唐朝走“终南捷径”之风盛行,隐居是为了引起注意,尽快出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炒作,隐得轰轰烈烈,搞得惊天动地,唐代的卢藏用便是这样的典型,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也是因他而起。大诗人李白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举动,隐居在湖北安陆的白兆山,借此钓誉,可见也是不能免俗。

唐代也有真隐士,他们隐居并不是沽名钓誉,比如司马承祯,他就是真心诚意地想隐居,在长安旁边的终南山住了多年,并给自己冠名白云,意思是说像白云一样高洁自由。司马承祯的名声越来越大,甚至连唐玄宗都知道他,意欲请他出山做官。但是司马承祯却不愿意出山,谢绝了皇帝的美意。于是唐玄宗给他盖了所房子,请他抄写校正《老子》。司马承祯完工之后准备回山,正好碰见了曾经也在终南山隐居后来出来做官的假隐士卢藏用。史料上亦记载道:“司马承祯尝被召,将还山,藏用指终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官之捷径耳。’”(《大唐新语·隐逸》)两个人都曾经在终南山隐逸,但是隐逸的目的却截然相反,司马承祯是真隐逸,卢藏用却是沽名钓誉之徒。所以司马承祯当面讥讽了卢藏用,成语“终南捷径”也就是从这里来的。

点 评

卢藏用早年求官不成,就故意跑到靠近都城长安的终南山中隐居,其目的是让皇帝知道并请他出来做官。最终,他的目的达到了。但在现实中做人做事都要认真踏实,不能故弄玄虚、沽名钓誉,否则将会适得其反,贻误自己,成为他人笑料。

注 释

责任编辑:快推网
相关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