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招聘网 · 蚌埠
当前位置:蚌埠KTV招聘网 > 蚌埠热点资讯 > 蚌埠名言/句子 >   机巧机变取巧不该得到的功名利禄却得到了福最终会转化成祸;最

机巧机变取巧不该得到的功名利禄却得到了福最终会转化成祸;最

发布时间: 2022-06-21 14:49:10 人气:

]机巧:机变取巧。不该得到的功名利禄却得到了,福最终会转化成祸;最难忍受的贫困穷苦忍耐过来了,苦必定会转变成甜。为人资质风度之高在于忠诚守信,而并非机变取巧;成就学业之美在于德行高尚,不只是妙笔文章。【评析】中国人相信天命,固然有保守的一面,但积极的一面是不做非分之想。应该自己得到的自然不放过,而不该得到的一旦得之,表面上看是福,但长久看是祸患,所以应该懂得放弃。艰难困苦最难忍受,但能够坚持,必能

]机巧:机变取巧。

不该得到的功名利禄却得到了,福最终会转化成祸;最难忍受的贫困穷苦忍耐过来了,苦必定会转变成甜。为人资质风度之高在于忠诚守信,而并非机变取巧;成就学业之美在于德行高尚,不只是妙笔文章。

【评析】

中国人相信天命,固然有保守的一面,但积极的一面是不做非分之想。应该自己得到的自然不放过,而不该得到的一旦得之,表面上看是福,但长久看是祸患,所以应该懂得放弃。艰难困苦最难忍受,但能够坚持,必能苦尽甘来,如宋儒所说“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菜根谭》),人必须受得住清苦,才能有所成就。人生最重要的资本是忠信,机变取巧只是一时之利,失去了根本,便无以立身。这本是中国人处世之道的核心,但现实社会中却不尽如此,讨巧逐利反倒成了处世哲学的核心。道德沦丧,社会解体,正是以“机巧”立身的直接后果。同样,学习也被功利化了,无关自我,只求达成利益目标。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先学做人,成就一个道德高尚、德行完美的人,而不是写出好文章去追求功名利禄。曾经看到一句广告词:“学习成为信仰,知识改变人生。”这句话看似没有问题,却隐含着一个前提,通过学习知识改变人生际遇,知识被功利化了。而在中国古人看来,养成美好德行才是最终目的。知识功利化是附带产物,是应世的工具。这是值得现代中国认真思考的。

第一一则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奢淫:奢侈荒淫。

]靡:无,没有。底:尽头,终极。

]敦:淳厚,笃厚。君子:有才德的人。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名节:名誉,节操。大人:德行高尚、志行高远的人。

]光争日月:可与日月争辉。

社会风气越来越趋向奢侈淫靡,没有终止的迹象,怎样才能求得笃厚古朴的君子们,来拯救这江河日下的局面;世人心中的廉明羞耻在渐渐丧失,到了消失灭亡的程度,何时能够出现德行高尚的人们,像日月之光一样普照世间。

【评析】

宋明以来,理欲之辨成为一个思想命题。现代文化是反传统的,故往往反对理学以天理限制人欲,认为天理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对的,因为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宁都仰赖于一种平衡,即理欲平衡。但过度的理性化,特别是以意识形态化的天理限制人性也会造成社会的僵化和虚伪。如果剔除这些,单纯考虑天理的合理性,则欲望应该受到限制。人的欲望是无休止、无穷尽的,如果不加以限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人欲泛滥、日益奢侈荒淫的社会。为了满足个体的欲望,人往往无所不用其极,丧尽廉耻也是必然的了。廉耻是人伦的底线,真正到了丧尽廉耻,社会的解体也就无法避免。作者在这里呼吁真正的古朴君子,讲求名节的“大人”出现,以挽救人心、拯救社会。但不可回避的是,这种以理想化的道德榜样方式改变社会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体制的改变和社会重建才是更重要的。

责任编辑:快推网
相关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