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招聘网 · 辽源
当前位置:辽源KTV招聘网 > 辽源热点资讯 > 辽源学习/知识 >  刁斗军中白天用来做饭、夜晚用来打更用的铜器死节坚守节操为国而

刁斗军中白天用来做饭、夜晚用来打更用的铜器死节坚守节操为国而

发布时间: 2022-11-23 16:59:22 人气:

刁斗:军中白天用来做饭、夜晚用来打更用的铜器。死节:坚守节操,为国而死。勋:功勋。李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李广英勇善战,而且关心士卒。【评点】 袁行霈《盛唐诗坛研究》:(高适)早年到过东北,后来又到西北,对边疆生活有较深的体验,他“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旧唐书·高适传》),其边塞诗也多慷慨悲凉。……《燕歌行》是乐府旧题,高适沿用此题写时事,内容虽更为复杂,但是写征人久戍不归、关塞苦寒的基调并未

刁斗:军中白天用来做饭、夜晚用来打更用的铜器。

死节:坚守节操,为国而死。勋:功勋。

李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李广英勇善战,而且关心士卒。

【评点】 袁行霈《盛唐诗坛研究》:(高适)早年到过东北,后来又到西北,对边疆生活有较深的体验,他“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旧唐书·高适传》),其边塞诗也多慷慨悲凉。……《燕歌行》是乐府旧题,高适沿用此题写时事,内容虽更为复杂,但是写征人久戍不归、关塞苦寒的基调并未发生变化。从作品的组织结构看,此诗从四面八方写来,却又集中到一点上,错综复杂,宾主分明。诗中不仅写行军作战,而且写出这一过程的各个方面,写了天子、将军、思妇、士兵,也写了敌人,既写了战场上的流血牺牲,又写了美人的歌舞;既有前方,又有后方;既有孤城,又有整个边地的环境。乍看令人眼花缭乱,但这一切都集中到一点上:对边塞苦寒、战斗艰苦的描写和对将帅不得其人的愤慨,除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的强烈对比外,像“孤城落日斗兵稀”、“边尽关山未解围”,以及第三段的大部分描写,特别是具有点题作用的最后两句“君不见沙场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鲜明地表达了主题。高适以其政治家的眼光,通过理性的思考,用形象与政治结合的笔调,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意见,其思想深度,超过了同时的边塞诗人。(第184-185)

袁行霈等注释《林庚推荐唐诗》:《燕歌行》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多言征戍离别之事。本篇有作者自序,序中的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二年拜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二十五年曾破契丹。二十六年发生过部将假张之命逼平卢军使邀击叛奚,先胜后败,而张反而奏败为胜事。又高适在开元二十年前后曾游蓟州,正当礼部尚书、信安王祎率兵讨伐契丹,大破奚、契丹于幽州之北山。当时高适虽未能入信安王幕府,但与幕府中人交往,对边塞军事生活也有了较深切的了解。这首诗就是通过与友人的唱和,广泛抒写作者对往戍之事的感受,反映了丰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战争的艰苦,歌颂了士兵勇敢作战的精神,表现了征夫离妇相思的痛苦心情,同时也揭示了军中的苦乐不均,讥刺将帅的不体恤士卒。(第86页)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此诗虽写塞北征战,意在感慨征戍之苦,仍归重于“死节从来启顾勋”,为国御敌,那计辛勤,不得看作是非战诗。此诗可分三段:“汉家——狼山”为第一段,是从奉命出征写到边塞的军容,着眼在辞家破敌。“山川——解围”为第二段,是写忠愤的军士和敌战斗的情形,着眼在“身当恩遇常轻敌”。“铁衣——将军”为第三段,是写征夫思妇久别之苦,和边塞氛围的紧张情形,并说出征战苦的本意,以李将军的威武,使匈奴不敢窥边作反结。这首诗最应注意之点,是在用事遣词各方面,处处顾到“燕”字,像“榆关”、“碣石”、“瀚海”、“狼山”、“蓟北”等词,都和燕地有密切的关系。结末用李广事,因广守右北平,也和燕地有关。可见在诗中用事,总要切地、切时、切人,使得这首诗称不到他处,才见精采和绵密,否则只是泛咏征战之苦,不能切题,又有甚么意义。(第149-150页)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从军行:乐府古题。

责任编辑:快推网
相关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