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招聘网 · 呼伦贝尔...
当前位置:呼伦贝尔KTV招聘网 > 呼伦贝尔热点资讯 > 呼伦贝尔励志/美文 >   以常理而论,在经历国破家亡的惨剧后,新建立的南宋朝廷自然应

以常理而论,在经历国破家亡的惨剧后,新建立的南宋朝廷自然应

发布时间: 2022-09-17 02:58:49 人气:

以常理而论,在经历国破家亡的惨剧后,新建立的南宋朝廷自然应以收复失地为首要任务。可是宋高宗与他的父兄一样,着实没有雄才伟略。他上任伊始,朝廷“主和派”的势力很大,拥立皇帝有功的黄潜善、汪伯彦都身居显位,掌握着军政大权,当了一个月傀儡皇帝的张邦昌被封太保。当然,主战派也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金国的军事威胁仍然很大,随时可能发动第三次大规模南侵。曾经一度被贬的名臣李纲东山再起,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

以常理而论,在经历国破家亡的惨剧后,新建立的南宋朝廷自然应以收复失地为首要任务。可是宋高宗与他的父兄一样,着实没有雄才伟略。他上任伊始,朝廷“主和派”的势力很大,拥立皇帝有功的黄潜善、汪伯彦都身居显位,掌握着军政大权,当了一个月傀儡皇帝的张邦昌被封太保。当然,主战派也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金国的军事威胁仍然很大,随时可能发动第三次大规模南侵。

曾经一度被贬的名臣李纲东山再起,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实际上就是宰相之职。李纲的上台,可谓是众望所归,大家看到了光复河山的希望。这位坚定的主战派领袖以满腔热枕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力图重振朝纲,加强国防力量。

此时的宋高宗尽管起用李纲为相,实际上他对抗战并不热衷,仍然幻想着以投降妥协的方法,来换取与金国的和平。李纲勉励高宗说,和不可信,守未易图,而战必可胜。他认为应该“法勾践尝胆之志”,“一切罢和议”,“专务自守之策”,积极备战,力期在三年时间里“雪振古所无之耻”。

要鼓舞士气,就得打击投降派与变节分子,严惩卖国贼。

被金人强迫当了三十几天傀儡皇帝的张邦昌自然成为李纲首要攻击目标。尽管他很快还政于赵氏,拥立宋高宗有功,可是在士民百姓眼中,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卖国贼。张邦昌未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他先是被贬到潭州,不久后被诛杀。其他变节分子或被杀,或被流放,投降派的气焰稍被遏制。

南宋政权还面临一个大问题:国都应该选择在哪里呢?

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事。

开封是北宋都城,但宋高宗并不打算以此为都。固然,在经历金人破坏后,开封已是残破不堪,但这并不是宋高宗放弃的理由。金兵两度南下,都轻而易举地打到开封城,还掳走二帝,这样的都城,皇帝怎么放心得下呢?

高宗内心深处充满对金人的畏惧,他想把都城迁往长江以南,离金人越远,他就越有安全感。李纲则坚持认为,开封乃是“宗庙社稷之所在,天下之根本”,新政权可先在长安、邓州、襄阳三城中选一个为临时都城,等到开封城重建完毕后,便迁回旧都。

李纲寄厚望于宋高宗,希望这位年轻的皇帝能发愤图强、卧薪尝胆,收复河山。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宋高宗的最高目标,就是能使自己的小朝廷苟且偷安,除非金国一意要彻底灭掉大宋,否则的话,总有回旋的余地。

表面上看,李纲在朝中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则不然。李纲忠正耿直,讲原则,不怕顶撞皇帝,时间一长,宋高宗对他越发冷淡。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此时真正掌控着朝中大权者,却是两位主和派人物:黄潜善与汪伯彦。他们两人摸准了皇帝的心思,皇帝根本不想与金国开战,你李纲在瞎忙什么呢?

很快,李纲便遭到暗算。

黄潜善等人唆使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李纲,罗列罪名,比如私杀侍从、典刑不当、杜绝言路、独擅朝政等。李纲忠心为国,不料却遭到无端攻击,又事事受到阻挠排挤,遂上书求辞。宋高宗竟然罢李纲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此时距李纲就相位仅仅七十五天。

责任编辑:快推网
相关资讯更多